深圳写字楼7月空置(2019年深圳写字楼空置率特别高)

xiezilou 行业资讯 109 0

本文目录一览:

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回升至22%,部分房企分割散售写字楼

走在深圳街头,你会发现许多写字楼外立面都挂着“全球租售”、“租赁热线”等巨幅租售广告。2021年,深圳甲级写字楼曾走出一轮强势反弹的行情,空置率有所收窄。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及疫情防控的影响,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作为深圳写字楼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福田CBD写字楼的租售状况可谓行业晴雨表。“卓越时代广场在去年最高峰时的报价可以到租每月每平方米250元到280元,现在多数办公室的租金报价只要每月每平方米150至220元。”张经理是福田CBD区域的资深写字楼中介经理,他介绍说,“片区内一些二房东模式的写字楼品质不高,租金优惠会比较明显。不过,一些高品质写字楼过去通常会挑租客,现在门槛也放低了。”

除了降低租金,现在许多大型开发商的写字楼也都纷纷分割散售。有房企营销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许多房企手上并不缺写字楼,积极对外出售也能缓解当下的资金压力。

近期,多家机构都公布了关于深圳写字楼市场的统计数据,结果都显示出办公楼租赁需求放缓。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约为11万平方米,环比与同比均减少超过60%。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回升至22.2%,较上季度空置率上升2.9个百分点。第一太平戴维斯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在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后再次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至22.8%。

实际上,尽管也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去年深圳的甲级写字楼市场表现抢眼,空置率有所收窄。例如,戴德梁行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降至19.01%,这是自2019年以来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首次重回20%区间。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区研究部董事张晓端指出,尽管疫情下项目工程暂停将直接影响在建项目的工期,但预计年内仍将有62.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投入使用。结合需求端的压力,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短期内料将上行,租金面价或许不会显著下跌,但更多的优惠措施或体现在延长免租期、装修补贴等方面。

仲量联行深圳商业地产部总监李文杰则表示,今年一季度整体租赁活动不活跃,部分企业对业务拓展和人员扩张计划短期内持观望态度,办公楼新设立需求有所滞后,港资企业尤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持续结构性调整和优化,一季度来自这两个行业的租赁需求有所放缓。不过,在“稳增长”背景下,今年的信贷环境预期将“稳中偏宽松”,金融机构料将继续担当深圳甲级写字楼的需求主力之一。

目前,深圳政府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配套出台降租减租和社保补贴等举措,帮助部分国企办公物业内的租户恢复经营生产。记者从仲量联行获悉,深圳市场出现了几笔瞩目的租赁成交记录。例如某知名保险公司在本季度签约将搬迁至前海,租赁面积超1万平方米。另有两家TMT龙头企业搬迁扩租至后海,合计租赁面积近1万平方米。

除了深圳,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写字楼市场也加快了复苏步伐。例如北京全年甲级写字楼市场供应、吸纳双双冲破百万量级,上海大宗交易市场也重回千亿量级。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上述现象表明投资者仍然对一线城市成熟市场中的商办资产保持信心。尽管经历2020年的疫情低谷,一线城市办公物业持续成为投资者的偏好。

深圳写字楼7月空置(2019年深圳写字楼空置率特别高)-第1张图片-深圳楼盘简介

限高又限拆!责任终身追究,严控高层住宅,严控拆迁,调控再加码

建筑“限高令”,再次加码。

9月10日,住建部发布通知,提出要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并且根据城区人口规模决定建筑高度。

具体来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注意关键词:责任终身追究!

一般来说,只有重大决策才有责任终身制的规定。

比如,“编制中长期规划、制定土地管理、劳动就业、 社会 保障、文化卫生、 科技 教育、生态环保、住房保障、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行政收费、政府定价以及政府重大投资和建设项目等”。

从现在开始,把“限高令”也纳入到重大决策范围,足见高层对超高建筑泛滥治理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限高令”并不是个新词,这次是把规格又提高了。

去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今年7月,发改委下发通知,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各位,注意到措辞变化了吗?

去年的时候,超高层摩天楼是“一般不得新建”。

今年直接变成了“不得新建”。

现在,限高又再次加码,直接实行终身责任制!

很明显,政策加码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强。

为什么高层如此重视超高建筑的治理?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发布的《2020高层建筑年度回顾》显示,中国150米以上的建筑达2395座,200米以上建筑达823座,300米以上建筑达95座,三项指标均居全球第一。

是的,我们的城市天际线变得越来越高,建筑变得越来越雄伟,地标变得越来越多。

可代价是:城市之间盲目比拼和竞赛,高昂的建设、维护、运营成本,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隐患,光污染、热岛效应、空气流通不畅,还可能会破坏一座城市宝贵的 历史 文化风貌。

《半月谈》9月4日的评论文章里举了个例子:我国消防登高车的最大臂长一般为101米,受场地等实际因素影响,消防登高车可能升至七八十米。

即便如此,不少城市也只有1台这样的消防登高车,许多城市消防登高车的数量是零,100米以上的楼层万一发生火灾,只能依靠楼宇自身的消防设施发挥救援作用。

除了各类隐患之外,任由摩天大楼盲目建设,还会造成高居不下的商业地产空置率。

有专家称:“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一线城市的写字楼空置率基本上是在20%上下运行,创下10年来的新高。上海跟深圳甚至超过了25%的空置率。全国的写字楼空置率接近30%,商业用房高达35%左右。”

这还是人口最稠密、就业机会最多、资源最优质的北上广深,写字楼空置率尚且高企,那二线以下城市建设大量写字楼、超高建筑,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今年推行的限高令,可不光是针对超高摩天大楼,还有高层住宅。

今年住建部还发了一个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文件,意见中着重提到:要限制县城居住建筑高度。

其中核心规定有两条:

1,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

2,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要知道,全国县城数量加起来有几千个,一旦中小城市新建住宅大部分以多层为主,这些带有电梯、低密度、高绿化、专业物业的多层住宅,在小城市里远远比几十层的高楼有竞争力。

此外,早年交房的高层住宅,因为梯户比高,采光差,户型设计普遍不合理,当地的中小开发商也没实力,很多高层甚至是老公房、筒子楼的翻版,两梯十几户,四梯几十户的楼房比比皆是,与传说中的“笼子屋”别无二致。

一旦小县城开始兴建多层住宅,此类“老破高”的房子必然会被众多购房者抛弃。

事实上,今年住建部可不只是加码限高令这么简单,严控各个城市的拆迁、搬迁,也是重头戏。

8月份时,住建部发了一个通知,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其中规定:

原则上,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

要尊重居民安置意愿,鼓励以就地安置为主,改善居住条件,保持邻里关系和 社会 结构,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

老城区拆迁面积不能大于20%是什么概念?

这就意味着:城中村、棚户区、小产权房的拆迁潮就此戛然而止!

众所周知,过去这些年,城市扩张速度之快、城镇化进程之迅速、农民进城体量之大,都跟拆迁有莫大的关系。

不少城市的老城区存在大量城中村,大规模的拆迁虽然换来了短期城建面貌焕然一新,却使刚需租房客短期无房可住,大拆大建的快速建设,极易在建设过程中割裂城市传承,更甚者出现烂尾跑路的现象。

复盘以上这些政策,它们共同的脉络只有一个:喧闹多年的城市扩张潮,宣告终结。

限高令持续加码,意味着超高地标、摩天大楼、高层住宅的攀比之风不复存在。

严控拆迁、搬迁和增加,意味着大拆大建的房地产时代离我们远去。

过去,我们过于强调产值和高楼大厦的扎堆,却让进城的年轻人和农民工居住成本持续提高。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节奏慢下来,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还要追求高质量的发展。

深圳的写字楼为什么现在这么空空的,19年我们找写字楼时到处是满的,现在一大把空的随便选,变化太大了?

时代在进步,现在有好多都是线上作业,也就是省去了好多办公楼,有好多的人都可以实现在家工作了,慢慢办公楼的需求自然会减弱,在无论是购物还是,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求在家里都可以得到满足,这对实体行业确实造成很大的打击,现在产业面临的好多的转型

深圳写字楼7月空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19年深圳写字楼空置率特别高、深圳写字楼7月空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深圳写字楼7月空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