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深圳中心区写字楼的租金和售价如何?投资价值大不大?
- 2、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回升至22%,部分房企分割散售写字楼
- 3、写字楼空置率上升,释放出的市场信号是什么,你认为写字楼还有投资价值吗?
- 4、中国未来房地产最保值及最佳投资城市是哪些
- 5、深圳住房和写字楼租金对比
- 6、“新经济”浪潮引爆资产类投资:一线城市商办市场回暖 区域分化
深圳中心区写字楼的租金和售价如何?投资价值大不大?
中心区是市政府规划的CBD商业办公区,该区域结合了商业办公、休闲购物、交通换乘的高档商业区,市政府投资了6个亿投资兴建一大批便民设施和配套,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目前由于中心区写字楼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导致现在供远远大于求,加上全球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在缩减成本,使得现在中心区写字楼的市场租金有了很大幅度的下调,现在正是大型企业进驻的好时机,可以大大节约企业成本,签长期合同,到以后经济好转及整个CBD中心区配套成熟后,你还可以不用花费高成本来租赁写字楼。 投资方面:房产投资其实可分为长线和短线。我先分析下长线:整个中心区是深圳市未来的商务中心,我们可以看看与深圳毗邻的香港的CBD中心区---中环目前的市场租金已经达到900元/平方米,而与之一河之阁9的深圳的市场租金才100元左右,因此租金的升值空间巨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很多大城市的甲A级写字楼都是单一业主的形式,它们都是统一租赁,不出售。中心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商业用地,因此小型开发商是无法在此核心区域拿到地块建楼,而大发展商由于有雄厚的资金流,其会考虑到其开发楼宇的质数,因此他们会统一招租,如现在的嘉里建设广场、免税大厦等,都是单一业主的形式,而未来的卓越商业广场也是只租不卖的,因此在整个中心区能出售的物业将少之又少,楼宇产权的拥有将变的更加难得。 短线投资:目前中心的售价已经基本上回落到06年初的水平,基本上已经见底了,而又因其有很好的租金回报,因此现时购入是很好的抄底的机遇,预计到年底,整体经济的恢复,写字楼市场将有很大幅度的攀升,到那时很多业主都会反价,很难以更低的价位买到写字楼了,因此商业投资正是时候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需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可给我电话 13728630530 美联物业张先生
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回升至22%,部分房企分割散售写字楼
走在深圳街头,你会发现许多写字楼外立面都挂着“全球租售”、“租赁热线”等巨幅租售广告。2021年,深圳甲级写字楼曾走出一轮强势反弹的行情,空置率有所收窄。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受季节性因素及疫情防控的影响,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作为深圳写字楼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福田CBD写字楼的租售状况可谓行业晴雨表。“卓越时代广场在去年最高峰时的报价可以到租每月每平方米250元到280元,现在多数办公室的租金报价只要每月每平方米150至220元。”张经理是福田CBD区域的资深写字楼中介经理,他介绍说,“片区内一些二房东模式的写字楼品质不高,租金优惠会比较明显。不过,一些高品质写字楼过去通常会挑租客,现在门槛也放低了。”
除了降低租金,现在许多大型开发商的写字楼也都纷纷分割散售。有房企营销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许多房企手上并不缺写字楼,积极对外出售也能缓解当下的资金压力。
近期,多家机构都公布了关于深圳写字楼市场的统计数据,结果都显示出办公楼租赁需求放缓。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约为11万平方米,环比与同比均减少超过60%。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回升至22.2%,较上季度空置率上升2.9个百分点。第一太平戴维斯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在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后再次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至22.8%。
实际上,尽管也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去年深圳的甲级写字楼市场表现抢眼,空置率有所收窄。例如,戴德梁行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降至19.01%,这是自2019年以来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首次重回20%区间。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区研究部董事张晓端指出,尽管疫情下项目工程暂停将直接影响在建项目的工期,但预计年内仍将有62.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投入使用。结合需求端的压力,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短期内料将上行,租金面价或许不会显著下跌,但更多的优惠措施或体现在延长免租期、装修补贴等方面。
仲量联行深圳商业地产部总监李文杰则表示,今年一季度整体租赁活动不活跃,部分企业对业务拓展和人员扩张计划短期内持观望态度,办公楼新设立需求有所滞后,港资企业尤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持续结构性调整和优化,一季度来自这两个行业的租赁需求有所放缓。不过,在“稳增长”背景下,今年的信贷环境预期将“稳中偏宽松”,金融机构料将继续担当深圳甲级写字楼的需求主力之一。
目前,深圳政府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配套出台降租减租和社保补贴等举措,帮助部分国企办公物业内的租户恢复经营生产。记者从仲量联行获悉,深圳市场出现了几笔瞩目的租赁成交记录。例如某知名保险公司在本季度签约将搬迁至前海,租赁面积超1万平方米。另有两家TMT龙头企业搬迁扩租至后海,合计租赁面积近1万平方米。
除了深圳,去年以来北京、上海写字楼市场也加快了复苏步伐。例如北京全年甲级写字楼市场供应、吸纳双双冲破百万量级,上海大宗交易市场也重回千亿量级。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上述现象表明投资者仍然对一线城市成熟市场中的商办资产保持信心。尽管经历2020年的疫情低谷,一线城市办公物业持续成为投资者的偏好。
写字楼空置率上升,释放出的市场信号是什么,你认为写字楼还有投资价值吗?
1、潘石屹的坚持这几年投资写字楼是否还有价值,其实你 只要去看一个人就可以了,那就是潘石屹,潘石屹是曾经的地产大佬,10年前应该是他企业的巅峰时期,2010年SOHO中国的营收达到了巅峰,是为180亿元
此后,潘石屹坚定的看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他不仅是口头看空,更是在身体力行的执行,并且变成公司的战略来做,于是SOHO中国开始从开发转型为自持,也就是租赁,他一项认为中国的房子租售比太低了,这个说法固然不错,中国的房子的租售比一向很低,一线城市1.5%的回报率,二线城市也才2%,达到3%基本都是没怎么听说过的城市。
但是中国的楼市不是一个完全充分的市场,直接用来和发达国家相比是不合适的,可以说近20年中国做创投的企业收益率远超美国的同行,这个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更强,只是因为中国的速度更快,有些东西是不能直接和美国比的。说回潘石屹,SOHO中国2018的营收是17亿元,而碧桂园2010年的营收是250亿元,到了2018年营收是3790亿元,潘石屹此后连连出售物业,现在是彻底变成了一个木匠,哦,不,是一个摄影家。
2、潘石屹转型摄影师和写字楼有什么关系连潘石屹这种10年前就转型做写字楼的房地产大佬,到今天都出售物业了,说明写字楼真的不赚钱了,他都在写字楼里面赚不到钱,其他人更加能够赚到钱吗?潘石屹的物业的地段可都是好项目,他以前说有些项目是要拿一辈子的,现在不还是出售了吗?现在SOHO中国想再度回到开发商的位置。
2015年我刚到深圳的时候,听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前海,前海被誉为30年前的蛇口,执改革之牛耳,于是就去前海走了一遍,我问,前海在哪里呢?旁人指着前面的一片工地,说这就是前海,几年后这里会增加1000多万方的写字楼。
深圳的写字楼太多了,集中供应,深圳的写字楼的供应速度是多于住宅的供应速度的,短时间内是难以消化的,深圳有大量的工厂在外迁,空置的厂房也别改成了写字楼,租金比正规写字楼要低不少,企业自然会有所选择,现在的钱越来越难赚,租金能省则省,一方面是需求在环节,另一方面是供给在增多,写字楼的回报,短时间内并不看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被市场化解,现在还不得而知。
中国未来房地产最保值及最佳投资城市是哪些
上海
沪上一位具有 20 多年房地产开发经验的开发商坚定地表达了人们对上海的信
心:“如果我们相信中国最终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那么上海将会比肩其它
国际化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另一个投资人也表示:“上海是我最喜
爱的城市。这里的市场颇具规模,对于境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这位开发同时提到,“未来 3 年,上海核心区域的开发机会将会进一步减少。增
长将会出现在浦东,如浦东南部的临港、奉贤以及金山;会出现在中国的汽车中心安亭,
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还会出现在张江以及漕河泾高科技产业园。北外滩(虹口区)将
会与陆家嘴一起形成一个金融圈,从陆家嘴向北跨越黄浦江(到北外滩)更为便利,这
一区域将成为陆家嘴的延伸区,”黄浦江沿岸的陆家嘴金融区土地存量非常有限,基本
上没有可供开发的土地。北外滩通过两条隧道与陆家嘴相连,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写字楼
项目日渐增多。
2014 年的报告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受访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非核心区域如虹桥
交通枢纽等地新开发写字楼项目的巨大存量对核心区域现有写字楼租金和入驻率的影响。
在过去一年中,写字楼租金和入驻率情况相对稳定,因为非核心区域实际入市的项目数
量有限。非核心区域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在近两三年前开建的,目前仍处于在建阶段。但是,
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中,将有大量新项目入市,供应量将会非常可观。
一位在核心与非核心区域均拥有大量写字楼的开发商认为:“核心区域的情况应该是
不错的,非核心区域面临着压力,因为多数新入市写字楼都在非核心区域。”非核心区
域的供应总量是非常清楚的 — 尽管一些项目可能会出现延迟竣工的现象 — 但未来的
市场需求不清晰。非核心区域的写字楼市场将会如何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几年
中有多少需求可以实现。积极因素包括项目一期开业的位于虹桥交通枢纽附近的全球最
大的会展中心,其总建筑面积约为 147 万平方米;还有日渐成熟的高铁站与上海虹桥国
际机场相连,使得这一地区成为通往长三角地区以及东北亚主要门户城市最便捷的区域。
另一位开发商认为虹桥交通枢纽“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的CBD(中央商务区)
深圳
去年,推动深圳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决定将前海区设定为经济特区,
并给予大量优惠政策。
深圳的写字楼市场空置率经历了很大程度的下滑 — 由 2014 年第一季度的 7.5% 下
降至 2015 年第一季度的 4.6%。在所有的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办公楼市场表现最佳。一
位研究分析师表示,在今后几年中,每年新增写字楼面积将达到100万到200万平方米,
较近年来每年50 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水平有大幅上升。新增面积主要来自福田区和南山
区的后海和前海地区。但是,由于需求强劲,他并不认为租金会降低。一位投资者预计,
深圳将会很快超过广州,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写字楼市场。
深圳的住宅市场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年同比增长0.7%,是唯一出现增长的一线城市。
一位受访者表示,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平原地形而言,深圳的多山地形限制了可开发土地
的供应。2015 年 4 月,深圳新住宅供应量同比下降11%,也是唯一供应量下跌的一线城
市。其结果是深圳的新建住宅库存消化周期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 仅为 8.2 个月,有出
现新建住宅短缺的可能性。一位调查分析师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深圳旧居民区的再开
发步伐有所放缓,这也会影响未来新住宅的供应,尤其是在核心区域。
深圳的零售物业和办公楼市场则受益于较低的历史投资水平。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 年到 2013 年间,深圳的办公楼和零售物业投资位列第 21,居于南京(第 20 位)
和哈尔滨(第 22位)之间。
深圳的另一个有利因素是拥有中国大陆所有城市中最大的移民人口基数,这一点对
于住宅市场尤为有利。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深圳的移民人口占比最高。2012 年,
深圳的常住人口接近 1060 万,其中 770 万,也就是 73% 的常住人口是外来移民;而上
海的外来移民占比为40%;北京 37%;广州则是 35%。与其他一线城市不同的是,深圳
的本地人口非常有限,在1980 年中央政府宣布这一地区为经济特区之前,深圳只是一个
小渔村,当地人口数量很少。深圳是中国私募股权产业和 IT 产业的发祥地,华为技术公
司就诞生于此。这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家和熟练的高科技产业工人,他们都得益于
快速发展的 IT 产业。深圳与香港接壤,而香港的房价居全球最高之列,深圳与香港的不
断整合将有助于深圳住宅市场的发展。
百度推出石器时代页游啦,带你回忆青春,还没玩过石器时代的out啦!!! 暴击!暴击!我还以为游戏大招喃,原来是萌宠的名字哈哈。
北京
很多受访者都对北京有深刻的见解,尤其是涉及这座城市的宜居性和城市规
划。其中一位开发商谈到:“北京不适于居住。交通规划很糟糕。北京和上海不同,郊
区市场不活跃。”而另一位开发商则表示:“现在的问题是过度拥挤和交通堵塞。”今年,
北京的城市宜居性评分仍近于垫底 — 位列第 31。
尽管居住环境较差,北京仍然是被机构投资者认为必须前往的两个市场之一。北京
的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解释说:“城市宜居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房地产市场仍然由就业机会驱动。”
今年,北京表现最好的物业类型仍然是办公楼。从去年至今,办公楼平均月租金保
持平稳,2015 年 4 月,办公楼平均月租金为 382 元人民币 / 平方米,比上海高出 40%。
2015 年 4 月,北京办公楼的空置率仍然维持在 5.4% 的较低水平,在一线城市以及主要
的二线城市中最低。需求主要来自 IT 产业。一位在北京拥有办公楼项目的开发商表示,
最近她的公司在望京地区新完工的办公楼里绝大部分租客都是从事 IT 行业的公司。她还
补充说,中国大陆排行前十的IT公司中有 8 家总部设在北京。
办公市场的强劲需求和相对疲软的零售物业市场导致愈来愈多的购物中心转型成为
办公楼。北京的一位研究分析师介绍说:“在北京,把零售物业转型为写字楼的例子比
比皆是。”可能零售购物中心转型为办公楼的趋势在中关村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片围绕
着北大和清华校园的区域被誉为“中国硅谷”。很多以前用于电子产品批发的大楼正在
转型为办公楼。
到2017年,北京商务中心区计划完工的甲级办公楼面积将达到250万平方米,另一
位分析师透露。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些新增面积会为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原因不仅
包括较高的自用比率,而且竣工时间可能后延,再加上开发商以及许多顶级金融机构的
财务状况非常良好。他还表示北京商务中心区以及金融街办公楼的高昂租金迫使愈来愈
多的租客选择前往非核心区域落户,例如丰台和丽泽商务区。
广州
一线城市中,几位受访者认为广州的城市等级应该位于另外三座城市之下。
一位在广州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者表示:“即便我们在广州进行了投资,我也并不十分喜
欢这座城市。广州的定位非常尴尬。广州从未得到任何政府支持,不过这一形势现在有
所好转。”另一位投资者则认为他们在广州投资的零售物业表现不佳,在过去几年中,
项目的租金涨幅有限。
另一位投资者的观点则较为乐观,他认为:“广州与武汉的经济发展都很强劲,而
地价却相对较低,位置也不错。那里的地产更具吸引力。这两座城市具有更多的创新精神,
不过项目执行风险也比较高。一些 IT 公司也选择将总部设在那里。”受访者们还特别强
调了珠江新城南部的琶洲,政府将促进那里的IT 产业发展。
广州的办公楼租金基本保持平稳,2015 年第一季度平均月租金为 163 元人民币 / 平
方米,仅相当于北京的 42%或上海的 60%。2015 年第一季度办公楼空置率为 6.7%。
在广州附近一座城市开发项目的一位开发商表示:“广州正在优化其经济结构,迁
出了一些低端制造企业。”他还盛赞了该市的城市规划,认为道路系统设计得非常好。
一位广州研究分析师看好广州办公楼市场的长期表现。他认为珠江新城已经发展成熟,
许多项目的入驻率都接近 100%。另外,他也提到附近的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发展速度比之
前的预期要慢一些。
在已建成的零售商业区内,零售物业市场基本保持平稳。但是,一位研究分析师认
为来自线上零售商的竞争使得经营廉价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的沿街商铺的销售额出现
下滑。
广州的住宅市场基本呈健康发展态势。2015 年 4 月,广州新建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为
11.6 个月,同比增长 23%。
南京
2013年,南京的投资和开发前景排名分别列第九和第11位,此后,这座城市一路攀登,
跃居第五,并有坐稳趋势。南京的投资前景评分较去年提高了2.3%,这也让它坐稳了第
五的位置;不过开发前景的评分略微下降了 1.2%,使它的开发前景排名由第四跌落至第
五位。受访者认为南京的投资前景“一般”,但发展前景“良好”。
江苏省是中国大陆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南京无疑已经跃升
为长三角地区四大经济强市之一,其他三座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及苏州。
今年,许多受访者普遍对南京持积极态度。一位熟悉南京的开发商认为:“选择城
市的关键标准是看大学以及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还有新兴产业方面的投资。南京、西安、
武汉和成都都是具有这种优势的城市。”他还表示南京计划将于2015 年下半年开始开发
江北新区 — 一个类似陆家嘴的开发区。
另一位开发商认为:“南京具备很好的城市肌理,有望成为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选择南京作为首都。南京近些年来表现不俗,同时也在推进民
营经济的发展。此外,政府也在着力提升环境质量。南京具有成为第5个一线城市的潜力。
而且,南京的城市规划做得很好,政府的思想也更为开放。”
谈到南京,许多受访者就会把南京和毗邻上海的竞争对手苏州做比较。苏州很早就
开始发展经济,直到现在,南京在 IT 以及高附加值制造业方面仍然落后于苏州。但是南
京具有更强的高等教育基础,而苏州则缺乏享有盛誉的高校。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
而且位于江苏省中心位置,这两个因素被认为是投资南京办公楼市场的积极因素。总部
或区域办事处设在上海的公司,通常更愿意将办公室设在南京,而不是苏州。
一位熟悉南京的开发商则以更为谨慎的态度看待南京的办公楼市场。他表示,在南
京租用写字楼的跨国公司或国内公司的规模往往要比落户上海的公司小很多,常见的租
用总面积一般都在 500-1000 平方米。南京的办公楼市场以散售为主,一位研究分析师认
为。
京沪高铁的贯通也让南京受益匪浅。该市的新建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仅有有8.5个月,位
于消化周期最短的城市之列。
杭州
2015年,受访者对杭州的投资前景评分提高了 6.3%,开发前景评分略升0.5%。
在投资前景排行榜上,杭州站稳了第10的位置;而在开发前景排行榜上,杭州则由第11
位上升至第10 位。杭州的投资和开发前景评级均为“一般”。
很多受访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杭州失去了热情是因为这里的市场波动性比较大。
但是,由于浙江是中国最富庶的省份之一,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许多人认为杭州的
地产市场将会从强劲的经济增长中获益良多。
对新建住宅供应过剩的担忧似乎有所缓解。新建住宅存量消化周期同比下降 34% 至
13 个月,新建住宅存量同比增加 9%。一位在杭州有两个项目的住宅开发商介绍说,今
年受中央政府放宽信贷政策的影响,杭州的住宅价格正在缓慢增长,销售量则出现了大
幅攀升。尽管由于需求有限,去年杭州政府大幅减少了土地出让数量,但他看到了开发
商的现金状况有所改善,因此重新拾起了拿地的兴趣。
一位在杭州有项目的开发商表示:“我们的项目位于杭州郊外。杭州核心区域增长
有限,未来的增长会出现在郊外。”一位投资了杭州商业地产的投资者表示:“杭州的
办公楼市场不及广州。钱江新城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对甲级办公楼的实际需求较低。
今后5-10 年间,租金会出现上涨。”
一位研究分析师指出为了提高入驻率,钱江新城办公楼的业主们要求的租金相对较
低,以期吸引核心区域的办公楼租户。
深圳住房和写字楼租金对比
住房租金不断上升,写字楼却下快
无论是写字楼还是购物中心,租金都在下降。
与住宅市场火热相比,深圳的写字楼和购物中心运营状况却并不乐观,空置率都在呈持续上升态势。
多家机构数据显示,深圳写字楼空置率已达到25%以上,为历史最高水平。优质购物中心的空置率已上升至6.6%。
空置率上升后租金也是“跌跌”不休。深圳写字楼市场租金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下跌,购物中心的最优层平均租金较去年相比已下滑近10%。
过量供应将成为深圳写字楼市场今后的一大隐忧。
“新经济”浪潮引爆资产类投资:一线城市商办市场回暖 区域分化
“新经济”和另类投资,正在推动国内一线城市商办地产市场的回暖与升温。
一线城市商办市场经历调整期后,2021年开始出现拐点,并有持续升温的态势。2021年,中国商业地产交易总额达人民币2253亿元,其中物流和生命科学项目在机构投资者的愿望清单中占据重要地位。最近的案例是,一直以来专注于商业地产投资的凯德集团,在2021年年底以17亿元收购物流地产资产包。
凯德投资(中国)首席执行官潘子翔透露,凯德布局新经济产业,是为了持续扩大管理资产规模。
一线城市商办市场的强势回暖,得益于多元化的租户类型,有效降低了空置率,并在有大量供应的市场环境下支撑租金增长,在非中央商务区表现尤为明显。
回暖的同时,市场分化也显而易见。虽然办公楼资产继续主导一线城市市场的交易量,但非核心区大量的新增供应也促成了投资的分化。
总体而言,上海仍处于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市场的前列,其总交易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强劲的市场需求以及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率的偏好,上海将继续受到投资市场的青睐。展望2022年,投资机构将更加细分化,对于最大化资产价值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收购的关键。
回暖
一线城市商办市场的回暖有多重因素。
首先,供需两旺。除了供应量大增,一线城市在过去一年的吸纳量也创下新高。比如,北京商办写字楼全年净吸纳量达109.4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全年空置率17.1%,除王府井因租户整合面积腾退,以及中关村、望京、通州及石景山等区域受新增供应影响空置率上升外,其余主要商务区空置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空置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一个事实是,一线城市在疫情期间受抑制或延迟的需求在今年得以充分释放,北京TMT和行业合计贡献全年新租需求的60%,其中超六成来自头部企业。
在投资市场,北京全年成交总额超过600亿元,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持续提升,第四季度主要成交有乐融大厦和鹏博士的两个数据中心项目。
仲量联行华东区投资与资本市场部总监孙翎指出,2021 年下半年,上海商办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另类投资项目的关注度提升。比如上海的张江板块在过去一年中,凭借有利的市场条件和子市场强大的集群效应,共有六个资产交易。买家主要来自本地和国际机构投资者,包括终端用户和保险公司。
其次,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头部企业的扩张需求成为办公楼市场去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深圳,大宗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突破两百亿元,主要买家为科技企业主,主导带动资产型交易。科技板块位列需求榜首,新租赁需求占比为47.8%,其中9成以上来自科技互联网企业,其次是金融板块。
纵观深圳办公楼市场,在TMT与金融双核驱动和各行业多层次发展的基础下,2021年净吸纳量超130万平方米,达2020年的两倍以上。
最后,是境外资本活跃度的反弹。2021年商业地产投资市场整体回暖,北京全年大宗成交总额超600亿元,该水平为过去五年第二高值,仅次于疫情前2019年的800亿元。大宗交易活跃度较去年有了明显提升,共录得近60笔成交,成交总额较去年上提35%。办公物业投资热度不减,全年成交占比约56%,成交金额最高案例为二季度以90.6亿元出售的SK大厦。知名案例还包括博枫(Brookfield)收购悦荟万科广场。
仲量联行中国区投资及资本市场业务负责人庞树东表示,后疫情时代,北京商业地产投资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都得到显著提升。2021年底,仍有多个交易处于谈判阶段。北京强劲的基本面增强了资本信心,预计2022年将有更多优质物业进入市场,市场交易将更为活跃。
值得关注的是,房企融资渐趋迫切的当下,更多优质投资机会将释放到市场,给资本提供了更多收并购的机会。
世邦魏理仕深圳投资及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古振鹏指出,受新增供应持续高位及宏观政策调整对部分开发商资金流转的影响,预计未来一年市场整体出售的写字楼项目会增加。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投资者一直在积极关注深圳写字楼市场以寻求价格合适的项目;另一方面得益于多重政策利好、链接国内外市场的城市发展平台以及良好的科技产业生态链,深圳不断吸引着大量的写字楼自用型买家前来投资。随着市场上可售物业的增多,预计写字楼成交价格的谈判空间将在一定程度上变大,从而吸引包括自用买家和投资型买家在内的购买需求。
正如世邦魏理仕华北区投资及资本市场部负责人纪刚所指,投资者日益关注交易标的当前的租金回报水平与现金收入,并对项目运营方的资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公募REITs的稳步推进将为以研发办公为主体的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数据中心和长租公寓等领域资产提供更多的融资和退出渠道,有望在2022年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分化
同样都是增量的市场供应,一线城市的新增供应水平、市场空置率、租金水平却出现了明显分化。
新增供应方面,与其他三个城市的增长趋势不一样的是,广州2022年虽有约74万平方米的优质写字楼投入市场,但较2021年减少21%。
空置率方面,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北京以内资TMT行业为主力的强劲市场需求推动项目快速去化,整体市场空置率已恢复至2019年末疫情前的水平。而广州空置水平被推升至五年以来的新高。年末整体空置率达到11.9%,同比上升2.9个百分比。
租金方面,北京全市和五大核心商圈租金水平均延续了三季度的上升趋势,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分别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337.6元和389.4元,环比上升1.7%和1.2%。但部分区域如燕莎、奥体及东二环仍有下行压力。
在上海,业主对市场信心增强,进而推动租金持续上升。2021年第四季度中央商务区租金环比小幅上涨1.0%,同比增长1.7%。全年活跃的租赁需求推动浦西中央商务区整体租金同比增长3.3%,而浦东中央商务区租金全年保持平稳,非中央商务区市场租金同比增长6.4% 。前滩等板块租金表现尤为抢眼。
但在2021年四季度,广州商办写字楼租金环比下降0.7%,同比下跌1.2%。不过,平均租金在第四季度开始止跌回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ESG被广泛关注,租户对绿色楼宇的需求攀升。2020年,57%的受访企业倾向选择绿色楼宇。到了2021年,该占比上升至93%,而有 17% 的受访企业认为是否是绿色楼宇将直接影响租赁决策。
世邦魏理仕研究数据显示,在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LEED 认证楼宇的年去化速率在疫情暴发后的四个季度较疫情前四个季度上升2.3 个百分点,而非LEED认证的楼宇则下降了1个百分点。世邦魏理仕认为,随着更多租户推行ESG 计划,绿色楼宇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以上海为例,绿色认证写字楼的租金比没有认证的高出20%。
2022年一线城市市场将持续放量。世邦魏理仕华北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办公楼租户部负责人张冀苏认为,短期看,随着疫情期间被抑制的需求释放完毕和新增供应回落,2022年净吸纳量预计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在“十四五”规划推动下,数字经济、高精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将推动市场需求多元化,注入来自新经济、新赛道的新力量。供需回归均衡之下,预计明年整体市场租金将会企稳,但个别子市场受新增供应集中影响,租金仍有下行压力。
在整体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下,一线城市的办公物业持续成为投资者的偏好。在大宗交易中,北京、上海投资型买家为主,广州、深圳则以自用型买家为主。
综合戴德梁行、仲量联行、世邦魏理仕等多家机构的观点来看,短期内,金融服务业、科技、生命医学等仍将是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展望2022年,一线城市甲级办公楼市场将继续受益于金融、科技、专业服务、零售等行业活跃的表现。尤其在上海,生命科学行业以及不断升级的制造贸易类企业或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先进制造业和新零售业等新经济行业将进一步拉动整体需求,同时总部企业将在非中央商务区寻求独栋办公楼整租或投资机会。租金在短期内有望持续增长,但预测未来大量供应将制约租金增速,甚至带出下行压力。
深圳写字楼未来供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深圳写字楼未来供应情况、深圳写字楼未来供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深圳写字楼未来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