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环球深圳写字楼报告(高纬环球公司)

xiezilou 行业资讯 144 0

本文目录一览:

深圳“写字楼大王”李华重建卓越

两度配合调查后,李华又活跃起来。

“华 哥已经开始为了城市更新项目和村长吃饭了。”一位深圳地产人士惊讶于卓越集团董事长李华的高调。

李华在深圳素来以低调出名,之所以说他此次高调,是因为李华在2019年前后两次接受调查。

这轮 风波 发生在卓越集团冲击千亿元销售规模的关键时刻,李华回归正常履职后,卓越集团掀起一场高调重建。

多年前牵涉到政商关系,继而陷入刘强东桃色新闻,抑或是两度配合调查,李华和他的卓越集团都很沉默,这些沉默来源于卓越为非上市公司,外界对这家公司的“老板”和发展知之甚少。

实际上,被称为“写字楼大王”的李华和卓越集团,早已是千亿元资产规模的企业。

这家企业的沉默被最近两年职业经理人的频繁变动打破,原卓越集团联席总裁王卫锋离职,加盟同城房企力高集团,原成都万科总经理沙骥成为了新的卓越集团执行总裁,后者于2018年初加盟卓越集团任副总裁。

现年53岁的李华在1996年创立卓越集团,这个从四川内江走出来的地产大佬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深圳团委任职,后来任深圳市家用工业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太平洋公司深圳办事处主任,再后来前往海南、香港掘金,直至回到内地创立卓越集团。

李华有一个年长8岁的胞兄李晓平,是中科院经济研究所硕士,1996年也“下海”跟随李华创业。目前李华为香港居民,李晓平仍然保留中国国籍。

卓越集团的公司版图架构相对简单,李华在香港设立卓越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集团”),李华控制卓越集团95%的权益,李晓平拥有剩下的5%权益。

卓越集团控制内地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置业”),也即外界认知中的“卓越集团”,李华为卓越置业董事长,李晓平为卓越置业副董事长兼总裁。

沙骥成为卓越置业执行总裁后,意味着李华和李晓平对他的认可。其实在沙骥之前,李华钟意的职业经理人为有过华润、龙湖、阳光城、中南置地履历的陈凯。

“陈凯的要求是李华将卓越总部搬迁至上海。”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一条君,这显然与李华的想法相差太远,最终陈凯加盟卓越一事也就“流产”了。

沙骥成为李华的“大管家”后,开始对卓越的职业经理人体系进行调整,先是引进有着中海、龙湖、融信履历的李宏耕,任卓越集团副总裁,分管上海公司、南京公司、兼任上海公司总经理;引进有着万科履历的牛伟,任职卓越集团战略运营部总经理。

新人的加盟,势必带来“老人”的职务变动,如原副总裁、卓越上海公司总经理任玲被调往掌管产业地产。任玲是跟随李华多年的老人, 199 7年加盟卓越集团,此次职务的“降级”实属罕见;再如卓越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王庆被调往重庆公司任总经理,取代王庆职位的是李晓平儿子李渊。

外聘的职业经理人逐步增多,虽然加大了卓越集团的曝光率, 但这家公司仍未摆脱家族企业的色彩。

在李华被调查期间,卓越集团主要由副董事长兼总裁李晓平掌舵,沙骥主管经营事物,副总裁还有创业元老王斗,主管融资和财务,王斗也是李华家族成员;从阳光城跳槽过来的副总裁陈林主管投资,还有主管深圳公司的副总裁徐春。

在沙骥和王卫锋之前,卓越集团的总裁为李晓平的妹夫张远(张远与李晓平是大学同学),后来王卫锋加入后,张远才从卓越体系内逐渐退出。李华唯一的女儿年龄尚小,李晓平的妻子肖兴萍,张远的儿子张昊,均在卓越集团体系内担任职务。

“李晓平是学数学出身的,对项目合同把关的比较严格。”一位前卓越集团职员告诉一条君,李华和李晓平其实就是卓越的两个“老板”,李晓平虽然在大方向上拥护支持李华,“但两个老板风格上还是不一样,这有时让下面的人很难做。”

“李华心底里是想找最好的职业经理人,自己可以像有些地产老板一样闲云野鹤。”上述职员表示。

卓越集团和李华的“神秘”,来源于“写字楼大王”的称号,能够在深圳福田、前海、后海各个核心地段拿下土地建设写字楼收租,同时也源于外界对卓越集团的发展历程知之甚少。

2009年,卓越集团曾冲刺香港IPO,但最终失败。2012年是卓越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卓越实现了100亿元销售额,清晰的提炼出住宅开发、写字楼运营、商业运营等主要业态,也初步完成了武汉、上海、重庆、长沙等城市的全国化布局。

上市未成,随后李华有如神助,在深圳“凶猛”拿地,踩对城市发展的节奏,这些让卓越集团区别于其他的民营房地产企业,迅速脱颖而出。2013年,卓越以123.7亿元的价格竞得前海深港合作区第一宗土地,创造出深圳最高总价地王,名声也变得更为响亮。

2018年,卓越集团提出三年内实现千亿元销售规模的目标,不过在宏观调控、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卓越集团的扩张遭遇了重大挫折,继而引发裁员、收缩战线的动作。

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卓越集团2016年-2018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25.1亿元、367.1亿元、553亿元。

卓越集团是非上市公司,但作为千亿资产规模的企业,融资渠道非常重要,卓越集团在内地的工商主体为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卓越置业下辖深圳市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商业”)、深圳卓越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内各个城市公司。

为了融资便利,卓越置业一直将子公司“深圳市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越商业”)作为债券融资的主体,大部分写字楼、商业项目也都被装入卓越商业中。

目前,卓越商业拥有的自持收租物业有位于深圳的卓越城商场、卓越城北区写字楼、皇岗商务中心、卓越世纪中心、卓越时代 广场 一期、金地中心、后海金融中心商场、横岗中心城市花园,以及广州的地王 广场 、青岛大融城。

作为卓越目前在公开市场发行债券融资的平台,卓越商业还拥有卓越集团多数在建、且赚钱的写字楼和住宅项目,如位于深圳的卓越前海壹号、卓越前海时代 广场 、天元花园;位于上海的宝山卓越商务中心、奉贤卓越世纪中心,上海维港,以及东莞的6个项目,青岛、杭州各1个项目。

6月底公布的一份债券评级报告显示,卓越商业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7 .61亿元、11 3.0 7亿元、 198 .47亿元,净利润为26.72亿元、213.59亿元、62.04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为88.34亿元、46.84亿元、32.48亿元。

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2016-2018年,卓越商业实现销售额仅为93.74亿元、 155 .58亿元、 170 .42亿元。签约销售均价为3.84万元/平方米、4.91万元/平方米、2.63万元/平方米,这可以看出销售产品结构性出现了变化,卓越在外地城市的扩张迅猛。

2018年卓越商业 170 .42亿元的销售额与第三方机构统计的553亿元销售额相差甚远,虽然卓越商业之外,卓越置业还拥有一些新进入城市的项目。

截至2018年底,卓越商业持有的收租物业公允价值高达596.14 亿元,占资产总额的 41.05%。这些写字楼和商铺2018年为卓越商业带来近8.63亿元租金收入,其中在深圳有名的写字楼卓越世纪中心实现租金收入1.4亿元、皇岗商务中心租金收入3.12亿元、卓越城租金收入2.34亿元。

做大资产规模的同时,卓越商业的债务规模也在进一步放大。截至2018年底,卓越商业负债合计967.90亿元,较年初增长7.05%,主要系流动负债增加所致。其中流动负债463.43亿元,较年初增长11.05%;非流动负债504.47亿元,较年初增长3.62%。

卓越商业是卓越集团最为优质的平台,就有着近千亿元的债务,加上卓越集团另外几个平台,卓越集团整体债务也在千亿元以上,“高杠杆”极端考验这家公司的融资能力和现金流。

2018年,卓越商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485. 64 亿元,同比增长 27.99%,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258.67 亿元,同比增长 18.01%,主要系偿债支出增加所致。这意味着,卓越集团在借新还旧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融资成本。

高速发展的卓越集团不能出错,李华对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渴望可能来源于此,如果卓越的发展出现“黑天鹅”,可能剩下的应对方法便是像之前IPO失败一样,将手上价值超过500亿元的自持物业对外出售。

显然,这不是李华和卓越集团愿意面对的情况。

地产一条独家报道 谢绝转载

高纬环球深圳写字楼报告(高纬环球公司)-第1张图片-深圳楼盘简介

成都商业地产爆炸式增长 商业和人才资源紧俏

“十年前,大家在问什么是商业地产?五年前,大家问谁在做商业地产?现在,大家问谁没有做商业地产,五年后要问谁还在做商业地产?”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曾用一连串的问句,概括了商业地产的发展历史。

据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发布的《2010-2011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商业地产已出现爆发式增长,2011年,商业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将接近万亿元,累计增长6.4倍。我国商业地产面临的整体过剩,让商业和人才资源也变得日趋紧俏。

写字楼商铺齐放量

2012年,成都将会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集中放量,而去年这个数字仅为22.3万平方米

2012年,成都商业地产的开发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写字楼新增供应257万平米、商业存量570万平米……如此海量的供应,让成都商业地产逐渐转入买方市场。

据高纬环球最新发布的市场报告,2012年,成都将会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集中放量,而在去年,这个数字仅为22.3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在今年,成都高端写字楼的供应量将暴增5倍。

100万平方米,仅仅是甲级写字楼的推盘量,如果算上数量同样庞大的乙级写字楼,这个数字还要大大飙升。中原地产数据则显示,2012年成都写字楼的新增供应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257万平方米,而此前尚未消化的存量还有近281万平方米。

如果这些新增供应量成为事实,将不可避免地给写字楼租赁及销售市场带来冲击。

在这257万平方米的供应中,预计有2/3位于天府大道沿线,且绝大多数为散售的乙级项目。其实,自2006年以来,天府新城众多商业金融用地的成功出让以及天府新城相关规划已预示写字楼是该区域主导的物业形态。沉睡数年之后,南延线众多项目终于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天府新城写字楼之战已然拉开序幕。

仅2011年内,复地[简介 最新动态]·复城国际[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九龙仓·时代晶科名苑、银泰中心、奥克斯广场、成都大魔方、峰汇中心、环球时代中心等数十家大型商业地产项目陆续入市,形成了激烈竞争之势。

“一铺难求”成历史

成都目前商业物业存量约为570万平米,按目前每月15万平米左右的销售量,可能需要未来三年才能消化

“金角,银边,草肚皮”是商业内流行的择址、选铺的要诀。一条商街制造的效益并不是均等的,街角上的铺位是择铺首选。因为街角汇聚四方人流,人们要立足的时间长,因而街角商铺因人流多必带来财气旺。在楼市兴旺时,商铺“一铺难求”,别说“金角银边”,就连味如鸡肋的“草肚皮”都变得奇货可居。如今,大量的城市综合体入市和住宅市场的疲软表现,让商铺成为开发商们套取宝贵现金流的重要渠道,突然放大的商铺供应量,让“一铺难求”的黄金岁月正在成为历史。

 

“一直以来楼盘都是先卖住宅再开商业,但今天商业活跃超过住宅,因此我们打破传统先卖商铺再推住宅。”城南某项目营销总监坦言,他们不得不对营销策略做出完全调整。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成都各大房企都加快了近郊项目社区商铺的推广,蓝光空港时代广场[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龙湖[简介 最新动态]北城天街[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及时代天街、雅居乐[简介 最新动态]花园、花样年香年广场等项目的商铺都取得很好的推盘销售业绩。统计显示,成都目前商业物业存量约为570万平米,按目前每月15万平米左右的销售量,可能需要未来三年才能消化。

戴德梁行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成都主城区以高新区存量最大,约为95万平米,武侯区位列其次,约为44万平米。主城区主要存在于二、三环区域,约有5990套,总面积85.5万平米,占总量41%。分析人士据此指出:“住宅限购后,商业地产物业成交也不像想象中那么理想”。

人才争夺战频发

商业方面负责人年薪普遍会高出30%-60%,一些项目“红人”被挖跳槽的,有翻出几倍的可能

商业地产的爆炸式开发,各类商业地产运营人才同样炙手可热。人才资源的匮乏甚至让商业地产龙头——万达集团都感受到了威胁。万达商业地产研究部副总经理杨泽轩就曾表示,“一个刚毕业的小孩进入万达后一个月拿两千,去年年底拿到六千,但今年猎头找到他,他开出了70万年薪的高价,最后讲到60万。”去年底,业内关于几位知名地产商的商业地产高管的动向传言,再次掀起了新一波人才大战的高潮。

某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来说,一支商业管理团队的组建、磨合、成熟,需要2-3年的时间。但现在的投资节奏很难让这些商业地产新军培养团队,挖墙脚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选择。人才的匮乏让商业地产操盘手们的身价骤增,从全国相关猎头公司的统计数据看,商业总经理这个职位从2009年的六七十万年薪,一口气就蹦到了2011年的130万,可以看出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渴求。据记者了解,成都的商业总经理年薪80万-120万是比较合理的水平,而从本地房地产企业的薪资构成看,商业方面负责人在企业年薪体系中普遍会高出30%-60%,而一些项目“红人”被挖跳槽的,就更有翻出几倍的可能。

商业资源“奇货可居”

给予商家3个月甚至半年左右的免租期,有的可能会长达一年以上

“加上新增的面积,目前的库存率约为50%。”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蒋华东认为,目前成都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已有供大于求的倾向,2012年的主要任务将是“去除库存化”。数据显示,成都目前在建和立项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有近100个,商业存量已超500万平方米。2012年大量的商业地产,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即将投入使用,如何寻找商家成为目前房企最头疼的事情。金地集团商业地产公司常务副总裁潘韬曾以超市为例称,“真正能够成为合作伙伴的超市,以我的标准不超过8家。几百个购物中心抢这8家超市,僧多粥少。”

“万达广场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开发商业地产,尤其是城市综合体项目,做‘订单开发模式’是多么的重要,”某业内人士表示,“主力店是一个城市综合体的‘定海神针’,一般占有整个项目一半左右的营业面积,知名的主力店群的入驻能够吸引投资客。”开发商如何争夺商家?不少城市综合体开发商向记者透露三大招数:首先,选址精准,找到适合做商业的地块;其次,在建筑规划设计上,满足商家要求;最后,在租金价格上肯定要给予优厚的政策。不少开发商表示,“给予商家3个月甚至半年左右的免租期,有的可能会长达一年以上。”

房地产五大行怎么有第一太平戴维斯、高力国际、高纬环球、仲量联行、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六个呢?

因为戴德梁行把高纬环球收购了,目前就只有五大行了,目前来讲戴德梁行的市场占有率是比较高的,最新的行业报告出来

请问深圳neo大厦14层是哪个公司啊?

两个利好

先说两个利好。

前些天,位于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华润前海大厦T2写字楼,被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整栋收入囊中,这笔大宗交易所涉及的建面约10万平方米,交易对价约70亿元。

中信保诚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创建,这是外资涉足深圳的又一笔大宗交易。

在住宅市场上,在刚过去的12月,深圳市二手住宅成交9959套;11月,深圳市二手住宅共过户8013套。深圳住宅呈现出王者归来的火爆之势。

两个不利好

再说两个不利好。

罗湖国速中心B座129套办公产品,开盘后,经过一年努力,在深圳房地产信息平台上,显示的已签预售合同才8套。其余的都是显示期房待售状态。

不错,一栋写字楼一年时间也就卖了8套。按照这个龟速,国速中心129套办公产品要用十几年时间才能卖完。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国速中心慢慢也会几套几套成交,或许之前成交正在办手续的几套也会补上网签,但对于火爆的深圳住宅楼市而言,罗湖的国速中心的销售龟速令人汗颜,与其“国速”形象名不符实。

深圳房地产信息平台显示,2019年12月,深圳办公楼仅成交252套,与火热的二手住宅成交9959套有着天壤之别。而截止2019年12月底,深圳写字楼可售套数有11234套。可售面积约144.5万平米。

如果用每月252套消化速度,深圳现有可售的写字楼要用近45个月,接近4年的时间才能销售完。

根据戴德梁行报告,未来5年深圳有望迎来853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供应,仅2020年有望投入使用的供应就达178万平方米。

这是天量供应!这要用N年才能卖完吧。如果不寄托于大宗交易,深圳写字楼市场还有什么希望呢?

写字楼冰火两重天

深圳写字楼怎么啦?从表面看,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象。

在戴德梁行的报告里,深圳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大宗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占全国总交易量近五分之一,2019年累计成交31宗,成交额达507亿元,同比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超过90%的成交金额发生在深圳核心区域,同时,超大型成交频现,全市成交额20亿元以上交易共8宗,占成交总额超80%。

深圳外资投资占比从去年2%大幅增加至16%,成交主要来自多个香港买家。2019年外资开始在大湾区发力,今年以来在收购成交量以及来深圳考察的数量都创下纪录。

深圳写字楼大宗交易频繁,背后应该清楚看到,这主要是外资、金融财团及部分大型机构所致,央企、国企也涉足一些中小宗交易。这些交易都是在深圳核心区域的优质物业,比如前海,许多作为总部基地。而对于非整售的写字楼市场,交易异常惨淡,尤其是只能企业购买、户型面积又有限制的工改项目。

另一方面,在写字楼的空置率、租金方面,2019年深圳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考验。

深圳大街上到处派发着招租传单,有一张是南山、福田车公庙等区域的写字楼价格,大部分在每月100元/平方米以下,最低到了49元/平方米。其中,位于福田车公庙的NEO大厦,租金是108元/平方米起,南山后海的中洲控股中心的价格则是128元/平方米起。

深圳NEO大厦有一套高层写字楼,面积大约在320平方米,2018年租金每月260元/平方米,中介言现在可以降到170元。这意味着,租金价格降幅达到了34.6%。

NEO大厦对面的天安数码城,写字楼价格则更为便宜,从每月150元/平方米到每月80元/平方米,租金降幅达到了46.67%。

据房屋代理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已达22.4%,部分片区空置率超50%。

戴德梁行报告显示,2019年深圳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53.56万平方米,较上年减少23.5%。然而新项目的入市并未有效刺激吸纳量的增长,全年累计吸纳量仅10.17万平方米,不及上年的1/4;在需求疲软的影响下,2019年深圳写字楼空置率涨至22.04%,同比上升了6.33个百分点。

展望

深圳写字楼市场受全国宏观经济下行以及中美情势影响,写字楼市场“寒冬”也与大量的P2P爆雷有关,相关金融企业退出后导致空置率直线上升。

面对“寒冬”,深圳写字楼业主一方面通过不断调整租金及租赁策略应对困难,一方面寄托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刺激需求不断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先行示范区的政策叠加为深圳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深圳楼市来说,人们希望未来越来越美好:政策新利好年年不可少;全国及国外资金不断涌入;城市规划及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房价不能跌只能涨,哪怕微涨;调控不能调死楼市,保留随时激活的可能----

但是,再多的城市利好,再火爆的住宅市场,不代表深圳高楼大厦快速售罄,写字楼100%的出租率,十二分满意的租金回报。深圳是发展神奇的城市,写字楼能否上演神奇传说,未来5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招租的写字楼因为不在市区导致租不出去如何是好?

本人有做商场租赁和办公楼租赁的经验,以下几点参考下:

一、不知道你们项目的具体情况(比如体量大小等等),如果自身体量够大,其实是可以考虑作为未来一个办公人群聚集区的,更可以去跟当地政府谈谈能不能拿到一些优惠政策,或者包装成XXX产业园,XXX商务区等类似的概念,再把优惠政策装进去,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的优惠政策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税收的优惠,因此需要着重与政府沟通。但这点因为涉及到政府自身的财税收入,也特别难谈。

小贴士:税收优惠(减免)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一般会先征后返,但请注意比例。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税收返还一般仅限于区级所得部分。

二、解决完政府的优惠政策(产业包装),还是需要政府的配合,看能不能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决交通问题(类似地铁、轻轨或公交等公共交通,当然出租车也可以跟出租车公司商量每日高峰期保证多少辆停在项目排队,这个需要付费),不过看你说的居住氛围浓厚,应该交通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这点仅供参考。

三、租赁事务在一线城市可以依靠中介,但在二线城市就只能靠自己的团队,因为中介根本靠不住啊!小弟我之前做过一个项目,90%的客户都是自己团队成交的,五大行什么的在二线城市完全是只能看不能用的啊(虽然小弟我自己也呆过五大行,还是发此感叹)

四、虽然中介不可靠,但是不能不用,不仅要用,还得必须广撒网,和各大中介保持紧密沟通和联系。更关键的是,说服老板拿出有吸引力的佣金策略。例如:其他项目业主给中介1~1.5个月租金作为佣金,你就给2个月。没事也多跟中介的朋友多聊聊,熟了以后可以得到不少市场情报。

五、如果老板对租金要求高,那就争取多的免租期和装修期,在谈判的时候,租金面价保持不变,但提供更多的免租期,对租户来讲道理一样。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有不少人数学不好,你可能需要做得更多,比如帮客户计算几年下来实付租金情况啊,留在原地和搬迁办公室的对比成本啊,诸如此类,也是很贴心的举动,一来二往,相信可以打动客户,就算这次不能,将来也有机会,就算将来没有机会,建立信任之后,客户可能也有机会介绍其他客户给你。

六、跟邮局配合发送DM单至各大写字楼,扩大项目影响力。另外,不定期的举办一些论坛、酒会、讲座之类的活动,跟你的潜在客户保持一定热度,并让它们逐步对项目产生兴趣和好感。

七、最后回到陌拜被拒绝的话题,不知道楼主是刚从业还是有一定经验?其实最开始入行,大家都差不多从扫楼开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真的太重要了,小弟以前有时候连续几天都吃闭门羹,不过不要紧,今天不行明天继续,明天不行后天继续。

另外,楼主还可以在扫楼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包含每栋楼有哪些租户,各自的面积如何,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考察每栋楼的物业管理水平(管理完善的楼栋,扫楼的人很快就会被保安请出去),这样你在给客户推荐自己项目的时候,才能做到知己知彼,讲话更能有的放矢,做到弹无虚发。还有,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要搞得像推销保险的(关于如何穿衣打扮让自己更职业,知乎上有很多答案可以参考)。也可以跟同事多沟通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另外也多看看其他项目的资料,是不是自己的项目无法第一眼打动客户,总之,多看多听多想,怎么都会悟出些道理来。前期租金下降到一个档次肯定有效果先想想你的目标客户是怎样的公司,谁需要租赁而不是购买写字楼?谁需要高品质的自持型写字楼?最重要的是,愿意牺牲地段而选择高品质?

推荐这样几个客户群体:

1、外资大型企业的后台或服务部门,比如某些外资银行的IT部门,某些外资企业的呼叫中心,他们或是需要安放服务器、或是需要较大的空间安排较多的人员,这样的部门对写字楼档次要求较高(比如楼板承重,比如单一业权)但对地段要求不高,可以成为你的潜在客户。

2、小型外资贸易公司,这类企业有几种情况会选择地段不佳的好写字楼,比如有的公司往往会随负责人的住所而寻找办公场地,对办公场所的档次有要求,如果楼主的大楼靠近高档住宅小区,那潜在客户就在附近。还有种情况是,距离潜在客户比较近,比如很多船用机械的外资公司会在大船厂周边寻找好的写字楼做办事处,楼主可以去上海的金桥国际商业广场里的写字楼看看,里面很多这样的小办事处。

3、教育培训机构,这类公司会选择居民区附近的写字楼然后租下来当教室用,为什么选择写字楼而不是商场,一来写字楼租金更低,二来某些中小学校外辅导机构赚钱多但需要安静低调的环境。4、政府部门,政府机构臃肿但自己的办公楼不敢搞大,于是租赁写字楼成为一种可能。这里面有一个群体在一线、某些二线城市很突出,就是外国领事馆,选择非核心区域的高档写字楼作为领事馆在上海、重庆有很多例子。

再看看渠道,老外找租办公室,尤其是陌生城市,就跟找酒店住一样,会选择他知道的名牌。于是JLL/DTZ/CBRE/高力国际/高纬环球 这几大行就会出动帮他们寻找办公地点。楼主不妨联系一下所在城市的几大行,做个合作方案,不要吝啬佣金,他们会出力的。国内客户(尤其是政府客户)的话,上层路线很重要,很多大单子业务员谈成的概率极小,需要老板出场的。

要有合理定价和灵活的租赁方案,定价方法很多,比如楼主试着给自己楼和市场其他的持有型写字楼做个平衡计分卡打打分?一定要客观公正哦。另外租金和物业费的缴纳方式,押金比例等等,也要考虑到客户的承受能力。

最后产品方面也要做些调整,可分隔单元数量,单元面积,都要适应客户需求。小公司租小面积,你可别跟人家说不可以隔太小。还有天花吊顶、架空地板,很多外企很看重这些。还有物业公司,花些钱请几大行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实在没钱请他们来当个顾问然后吹嘘一下啊也是个办法。最后硬件品质过硬可以去申请个绿色星级或者LEED认证什么的,也很有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您。感谢您对商办网的支持,祝您购房愉快!

关于高纬环球深圳写字楼报告和高纬环球公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高纬环球深圳写字楼报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