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19年深圳GDP数据造假多报了,居然还把汕尾市部分GDP计入深圳市内?
半年深圳GDP是12133.92亿元,前三季度是18689.13亿元,所以2019第三季度是后者减前者,结果为6555.21亿元。
再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深圳去年第三季度的GDP总量,2018年上半年深圳GDP为11009.38亿元,前三季度为17530.69亿元,因此2018年第三季度是6521.31亿元。
用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比上去年同期数据就可以得到名义增速,6555.21/ 6521.31 = 1.00519,即名义增速只有0.52%,这是很可怕的,毕竟通胀率也有大约3%,如果考虑物价变化,第三季度深圳经济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负增长状态。
如果不是统计数据在第三季度主动挤水分(如前几年东北的情况一样),那么这样的失速可以说是很严重了。
考虑到人民币过去一年对美元有显著贬值,若以当期汇率计算,去年深圳第三季度GDP总量为950.6亿美元,今年第三季度仅91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5%,比香港还弱(降2.9%)。
二、外向型经济受冲击
深圳经济在今年突然失速,贸易摩擦是一个可能性很大的原因,因为深圳经济的外向型程度非常高,依赖外贸。根据海关数据,深圳在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9983.74亿元,连续二十六年位列中国大陆各城市第一。
在深圳的外贸中,出口又明显强于进口,深圳2018年出口总额高达16270.19亿元,而贸易摩擦对出口的影响大于进口,这就使得更加依赖出口的深圳受到比其他城市更大的影响。新增关税也使得深圳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又多了一个出走的理由:越南和印度可以避开美国的额外关税。
外向型经济的深圳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比中国其他地区会更具活力,但在环境不利时也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三、深圳没有那么强、广州没有那么弱
近几年“深圳超越广州”、“广州掉队一线”的声音非常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广州GDP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1亿元,增量大于深圳的1158亿元,深圳经济在反超广州后,领先优势被广州缩小了。
广州经济的外向型程度也很高,之所以能够比深圳更加稳定,在于广州有着非常不错的消费市场,2018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56.2亿元,比深圳的6168.8亿多出50%,实际上,深圳的消费规模不仅低于北上广,甚至还不如重庆、武汉和成都。
我们也可以从写字楼行情考察经济状况,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深圳的甲级写字楼在2019年上半年的空置率接近20%,而广州不到5%,香港的空置率最低,只有3%。深圳写字楼市场的寒冬,主要是由互联网金融的退潮以及新增商办供给太多导致的。
大湾区各城市甲级写字楼存量及空置率
广州的优势还在于广阔的腹地和相对较低的生活生产成本,白云、花都、从化、增城、萝岗、番禺这些区加起来比深圳要大得多,但房租却不贵。广州和深圳之间的合作空间大于竞争空间,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也将是一体化的,一荣俱荣,这个情况实际上正在发生:2019年第三季度不仅香港和深圳经济不好看,广州经济的名义增速也不好看。
四、制造业是深圳的基本盘
深圳算得上是这几年来一线城市中的网红城市,从2015年率先启动暴涨的房价,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甚至有人表示香港和广州未来都会是“临深城市”,就连知名经济学者张五常也高喊: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张五常语出惊人
深圳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当然没有。
深圳高大上的金融和IT产业一直被视为这座城市竞争力的代表,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看似是支柱的行业基础并不稳固,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接连爆雷的背景下使得当地写字楼租金大跌,IT行业在互联网寒冬下的免疫力也相当有限。目前,制造业仍然是深圳经济的基本盘,贡献了深圳最多的就业。
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18》提供的数据,在2017年末,深圳共有943.29万人就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者为41.62万人,金融业11.48万人,两者之和为53.1万人,占深圳市总就业比重只有5.6%、
那么制造业是多少呢?377.49万,占深圳市总就业比例超过40%。 换句话说,那些不起眼的厂工厂妹们才是深圳就业的主流人群。
《深圳统计年鉴2018》第62页
占据深圳超四成就业量的制造业职工收入大概是多少呢?下面是一张深圳常见的招工广告牌,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他们的收入情况,底薪大约只有2000多元,大都包吃包住,在底薪的基础上加上绩效奖、全勤奖、夜班补助、周末加班等,月收入上5000算非常不错的水平。
深圳普通制造业工人的收入水平
这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18年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提供的信息相符合,该文件的第6页,写明了2018年深圳居民月薪的中位数是5069元/月。由于40%的制造业就业占比已经接近全市半数就业人口,那么5000出头的中位数数据是可信的。
深圳地铁二号线被称为“富人线”,因为它经过福田中心区、香蜜湖、华侨城、深圳湾、蛇口等豪宅区,很多人对深圳的印象只有富人线周边的辉煌,但没有考察城中村的面貌和关外工厂的变化,富人线周边的摩天大楼和豪宅代表的只是深圳的很小一部分,城中村和厂房才是深圳的基础,真实的深圳,是两个世界的融合。我们更应该对张五常说,在深圳成为“地球的经济中心”之前,还是让所有在深圳工作的人都过得更好一些吧。
深圳南山区不仅有起薪2000多的工厂,也有创下27万/平米单价的豪宅(恒裕滨城二期)
目前深圳的制造业仍然强大,深圳在2018年的工业增加值保持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越来越高的房价将制造业甚至是高新产业挤出了深圳。
以华为为例,华为自2018年起,将大量员工从位于深圳龙岗的总部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因为东莞拥有更大更低成本的土地以及更好的工作环境,如今华为已有上万员工在松山湖工作,其中包括3000多名研发人员,另一方面,华为还以底价从政府部门获得了东莞3万套员工住房,保障了员工安居乐业。
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
华为的实力已经够强了吧,连华为在高成本面前都不得不低头,我们就能推测其他公司的压力有多大了。
松山湖园区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松山湖园区GDP从380亿元增长至630亿元,如此惊人的数据背后,是东莞摘了深圳的桃。这不是因为东莞本领大,而是深圳拱手相让,深圳的高房价高成本成了东莞崛起的最大动力。
五、经济失速的另一面:房价还在创新高
说到深圳,房价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论炒房精神,深圳自称第二,没有别的城市敢说自己是第一,深圳的居民杠杆率也远超其他三个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房价自2017年3月以来有了显著分化,北京和上海在2017年3月见顶之后不断调整,目前整体房价已经比当时低了15%甚至更多,两地现在的楼市仍然非常冷淡,调整没有结束的迹象。
广州由于涨得比较晚,因此到2018年中时房价才见顶下跌,目前也比高点下跌了约10%。
而深圳的房价非常强势,在2015-2016年短期翻倍后,整体房价仍在创出新高,甚至有一些片区相比2017年初整体上涨了50%以上。
2017年以来,深圳房价走势显著强于上海房价(数据来源为中原研究中心)
近年来由于深圳户籍政策宽松,大量内地投机者纷纷通过落户跑到深圳炒房。
目前,深圳接受普高大专以上直接入户,只需去一次户政中心现场办理,其余网上秒批,整个流程下来大约半个月就能入户深圳,本科以上还有1.5万到3万的补贴。没有学历的人可以靠积分入户,积分又可以通过社保年限或指定的技术证书搞定。深圳的入户手续非常简单便捷,可以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原本出于好意的抢人政策,被炒房者利用了起来,或许,抢人的目的本来就是希望多一些人去买房?
我们常说香港的高房价导致香港产业空心化,实际上,深圳房价上涨对于产业的危害会比香港严重得多。毕竟香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自由港、国际化程度远超深圳、金融开放程度极高、拥有可以与纽交所并驾齐驱的港交所、也拥有独立关税区地位,今天香港在金融服务、国际贸易、航运等方面的强大程度是真的可以不要制造业的,在产业空心化议题上,香港空得起,深圳空不起。
和香港比起来,深圳仍然是一个“屌丝城市”,深圳的中位数收入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深圳有超过40%的就业来自于制造业,而高房价正在挤压制造业的空间。
六、深圳需要学习过去的自己
蛇口的开山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1979年初的蛇口,还是一片荒芜的海边滩涂,但仅仅4个月时间,这里就完成了蛇口开放的一期基础工程的勘探设计工作。
深圳最初的定位并不高,一开始是出口特区,后来正式成为经济特区。深圳的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内地劳动力也纷纷赴深圳创业打工,深圳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万增长到1990年的167万。那时的深圳没有高大上的定位,到深圳投资创业的开荒者也没有寄希望于囤积一块土地坐等发财。
当时深圳最流行的两句话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的崛起源于实干,而非投机。
希望帮到你,记得点赞!谢谢!
株洲市写字楼空置率
上半年多城写字楼空置率攀升 在株洲还可以投资写字楼吗? 2019年08月01日
近日,多个机构发布上半年写字楼市场报告显示,随着各城市供应量的迅速增加,从而推高了写字楼空置率。
如上半年,北京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为11.5%,达8年以来最高值;上海优质写字楼市场空置率同比升至18%,创下近10年新高;深圳甲级写字楼的整体空置率亦升高至23.3%。
同策咨询研究院总监张宏伟向记者表示,在很多城市当中,商办市场总量都是过剩的,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并且也很正常。目前国内城市还处于持续开发过程中,相关的商务配建在城镇化进程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供应量还会持续增加。
多城写字楼空置率高企
今年上半年,不少热点城市的写字楼率置率创下近年来新高。
2019年下半年,北京有7个新项目合计约61万平方米写字楼计划入市,其中近75%的项目将位于CBD及周边区域与丽泽金融商务区。高力国际预计,面临下半年的供应高峰,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的整体空置率仍将比2019年上半年上升3.6个百分点至15.1%。
世邦魏理仕CBRE 最新发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优质写字楼市场空置率同比升至18%,创下近10年新高。
据高力国际数据,上半年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达到了23%;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全市甲级写字楼存量达到553万平方米,环比和同比分别上涨8.3%和19.3%。
但同时,一二线城市新开工和土地供应数据也显示,写字楼长期供应均呈缩减趋势。
中指控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15个重点城市写字楼新开工面积1210.80万平方米,同比降幅16.57%。其中一线城市写字楼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26%;二线城市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 18.63%;土地供应方面,今年1至6月,15个重点城市商办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09%。
同策咨询研究院总监张宏伟表示,“一线城市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供应,二三线城市的消化能力可能偏弱,会导致出现一些写字楼的空置问题。”
写字楼租金稳中微升
尽管各个城市致力于打造不同的产业集聚区,从而凸显各自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导向,但在写字楼市场,各地的主导行业却不尽相同。
虽然国内多数城市的写字楼市场都面临供应过剩问题,但市场表现仍令人满意。中指控股《2019年上半年中国写字楼租金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主要商圈写字楼租金整体水平稳中微升,平均租金为5.0元/平方米每天,环比上涨0.01%。
从城市等级看,一线城市中,41.7%的商圈写字楼租金环比上涨、58.3%环比下跌。二线城市中,75%商圈写字楼租金环比上涨,22.7%环比下跌。
其中,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需求减少,租金有所下降;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由于人才落户政策及产业优惠政策,城市吸引力大幅提升,写字楼市场发展尤为迅速。
行业分布方面,金融行业仍是各个热点城市写字楼需求助力。根据主要城市甲级写字楼市场金融租户的占比数据——上海和深圳同为38%、北京37%、重庆35%、广州为24%。
租金方面,世邦魏理仕在今年上半年追踪的17个市场中,有12个市场的写字楼租金有所下降。同时,业主增加了免租期等激励措施,以吸引高品质的租户。租户扩张动能减弱令上半年写字楼净吸纳量同比下降50%左右。
世邦魏理仕预计,在市场开放和财政政策支持下,2019年下半年的办公需求将有所改善。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当前办公市场基本平稳,P2P这些企业现在大量倒闭,的确出现了一些空置,但按照市场规律,空置多了、租金下调,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二三线城市供需失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商业地产价格高,但并不一定租金上涨就是好事情。当然,租金上涨代表了企业需求旺盛。但供应量大了,降租金对于实体商贸企业反而是好事。
“商改住”调整再出江湖,深圳多措并举保住宅供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深圳报道
在第四轮集中供地开启之前,深圳将多宗地块进行了规划调整。
根据《深圳特区报》,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通告,对多宗优质项目用地进行“商改住”规划调整,涉及福田、宝安、龙岗、光明、龙华等片区。
以此,深圳将进一步优化供地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功能中心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多渠道保障住房供给,完善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近年来,深圳多措并举保障住宅供应,“商改住”是重要途径之一。今年5月,深圳坪山、宝安也曾经将多宗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筹集住房89万套(间),其中公共住房54万套(间),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供应放量的基础上,再度大幅提升。受此推动,深圳房地产市场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再度“商改住”
深圳本次涉及“商改住”的地块,有不少区位和配套等均十分优质的地块。
例如,深圳国际会展城KF02-11地块,原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调整后,这宗地块分为两宗,包括一宗容积率为4.6、用地面积为1.11万平方米的二类居住用地,配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便民服务站等;以及一宗容积率为4.3、用地面积为1.4万平方米的二类居住用地,配建幼儿园、文化活动室。
光明、龙华等区域也有类似的规划调整。
其中,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02-49地块,原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招拍挂出让工作,调整后,这宗地块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配建设施新增1处公共服务用房、1处社区儿童游戏场地。
以此来看,在深圳本次“商改住”的规划调整中,除了增加居住用地供应以外,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还增加了不少公共配套与设施的配建,以此优化和完善片区公共服务能力。
实际上,提升片区公共服务能力是“商改住”的考量之一,另外为了兼顾职住平衡,交通设施周边的居住用地供应也在提速。
根据《深圳特区报》,深圳本次还集中加大轨道交通设施周边居住用地供应力度。
其中,龙岗区大运枢纽站及其周边地区法定图则02标准控制单元,原主导功能为居住、科研设施,总容积109.0万平方米,其中存量建设用地增量7.5万平方米。调整后,02单元主导功能调整为居住、工业,总容积调整为145.96万平方米,其中存量建设用地增量调整为44.46万平方米。
而深圳中心区福田在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授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审批后,也新增了3处居住用地,其中一宗位于景田、其余两宗位于梅林,这三宗用地全部用于公共住房建设。
多举措保供应
近年来,在住宅用地的供应之上,深圳频繁发力。
2021年7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对于原批准用途为居住的土地整备留用地,可提高开发强度,超批复规模部分可用于建设可售的公共住房;对于原批准用途为商业的土地整备留用地,可申请将部分或全部商业建筑面积调整为居住用途。
这是深圳首次明确允许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深圳允许调规的背景是,深圳商业用地有一定过剩。
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2022年10月19日发布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深圳全市甲级写字楼物业市场总存量环比上升1.3%,至964.0万平方米。
第一太平戴维斯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深圳还将有六个新项目交付入市,为市场带来约54.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鉴于新增供应可观,市场去化仍将承压,全市空置率预计继续上升。”
此种背景下,将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既能够改善商业用地过剩的问题,也能够起到职住平衡的目的。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将商业性质的土地变更为居住用地是深圳二次房改的保障措施之一,其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将居住用地的规模占到30%左右,二是要将公共住房的占比要提到60%,“商改住”举措对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帮助。
实际上,在本次居住用地调规之前,深圳已经有多次类似的行动。
今年5月17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坪山、宝安的多个区域土地进行规划调整,其中宝中3宗商业办公用地被调整为1宗二类居住用地以及1宗商住混合用地;坪山竹坑的一宗混合商住用地,则被调整为纯二类居住用地。
在多重举措的保证下,深圳居住用地供应持续放量。
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10月10日公布的存量住宅用地信息,深圳市存量住宅用地项目总数612个,存量用地总面积1159.98公顷,其中未动工土地面积334.11公顷、已动工土地面积825.87公顷。已动工土地面积中未销售土地面积329.51公顷。
关于深圳写字楼存量和深圳写字楼存量多大2020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深圳写字楼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