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地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要来了!
日前,作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迎来新进展。
通州亚洲最大地下城
副中心站枢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该地块位于城市副中心先期建设155平方公里的中心位置。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国内融合度最高的站城一体化项目。

站房核心区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将接入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等6条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线路;预留京哈铁路、市郊铁路S1号线远期接入条件,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八线换乘”的互联互通功能。
其中,京唐城际铁路燕郊至唐山段已于2022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二期工程将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成同步开通。
“八线换乘”包括京唐城际、城际联络线(本站与S6线共线)、M6、M101、M22(平谷线)、M104支线等,还预留了航空值机站、运河游船码头等。
目前,M6线已经在运行阶段,预计明年开通,在建的M22线已完成45%,M101线全面启动了施工的场地移交,M104线和S6线正在规划中。
探秘这座“地下之城”
副中心站枢纽内部分为三层。地下三层(B3层)主要为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分为京唐城际铁路、城际联络线高速铁路区域8台14线车站,地铁平谷线车站,地铁101线车站,乘客可通过换乘通廊在各区域里乘坐城际列车和地铁列车。
设置160多个出入口80%乘客换乘3分钟内完成
地下二层(B2层)主要为城际车站候车厅、出站大厅,城市轨道站厅,以及换乘通廊等空间,还预留了远期与京哈铁路等线路联通通道。地下一层(B1层)为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商业配套等。
为方便乘客换乘,换乘距离最近的两条轨道线路最快只需1分钟,80%的乘客换乘基本可在3分钟内完成。
副中心交通枢纽建好后,能够实现15分钟到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到大兴机场和唐山市,一个小时到雄安新区和天津等地。
副中心站枢纽最“吸睛”的是“京帆”屋盖,不仅是融入城市花园、衔接城市绿洲的独特景观,还寓意京津冀协同发展、扬帆起航。
施工现场,站房主体“京帆”屋盖十片京帆已完成四片钢结构安装,正在进行铝板和膜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京帆主体部分建设。
“京帆”屋盖在设计上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以优化采光和节能性能。“京帆”屋盖采用了特殊“双层共构”“镂空”结构设计,将阳光引入地下三层站台,不仅可为旅客创造了舒适的光环境,还能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副中心站地下三层的8个站台均设置混凝土屏蔽罩。未来建成后,站台地面与屏蔽罩之间还会设置屏蔽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创新研发全国首款站台防火屏蔽门据介绍,这款全国首创、具备防火功能的站台门,解决了传统屏蔽门门体结构、电机、电磁锁、内部器件不耐高温等多个技术难点。
同时,为更好融入现有交通网络,副中心站枢纽还采用了立体交通的设计。这些建设包括9处下穿京哈线、与周边7处地下匝道地下通道等,内外交通出入口近160个,以实现人流、车流的有效分流,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
目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的主体工程土方施工已近完成,主体结构完成91%,装修完成20%,站房主体、平谷线、M101线、枢纽换乘轴、地上二级开发楼座等区域结构基本完成。
工程正在进行精装修、机电设备安装和市政配套管廊和匝道结构等。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25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100次试验配比“神奇物质”超缓凝混凝土副中心站立得正不正,关键在“脚”稳不稳。中铁建工集团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十分考验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桩基的选择尤为重要。在施工中,项目团队以2021根后压浆钻孔扩底灌注桩为基础,辅助231根单桩承载力大的逆作桩,使桩基群承载力、抗浮能力达到最佳,成功为车站植入2252只“脚”,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稳定基础。针对北京北运河地下水渗透问题,项目特别采用“土钉墙——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的围护形式,完美发挥“地连墙”截水、防渗、挡土等作用,为基坑打造“铜墙铁壁”。
▲“土钉墙——地下连续墙”示意
值得一提的是,站房的“脚”另有乾坤,每一只“脚”由混凝土桩和钢管柱组成。按照施工工序,钢管柱要在混凝土桩浇筑完成后插入,这就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出了新要求。不能凝结过早,这样钢管柱无法插入;不能凝结过晚,钢管柱插入后无法“立正”。
为保障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项目比选几十种外加剂,开展100余次配合比验证试验,最终确认,C35水下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同步采用减水剂、缓凝剂、粘度调节剂等复合外加剂,有效调节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和凝结时间,延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至20小时以上,凝结时间达到72小时,混凝土桩和钢管柱“牵手成功”。
▲钢管柱
站房装修抢先看精装修样板间率先亮相01号“京帆”的入口,是未来副中心站的西入站口。由此逐级而下,白色中带有黑色波点的大理石地面铺装完毕。右手边的浅白彩釉玻璃墙面映射出对面香槟色咖啡厅的倒影,柔和的灯光从头顶一个个三角形吊顶间落下……位于地下二层的精装“样板间”,时尚现代未来感十足。
▲“精装修”样板间
由中铁建工施工的精装“样板间”,面积近500平方米,包括2间商铺、1座电梯间和若干通道。根据指示牌上的标识,走廊前方将通向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停靠区域,值得一提的是,样板区域按照枢纽投用后的规格,量身打造、一比一还原。日后到访的旅客从这里可以直接搭乘出租车和网约车,同时,旅客也能在枢纽的地下一层等区域,找到所需各类服务设施和商店商铺。
▲换乘走廊
精装修“样板间”施工涉及20余种装修材料。中铁建工聚焦现场难点、痛点,与设计单位积极沟通,前置完成20余个设计节点深化工作,在7天内完成500平方米地面铺贴。
“样板间”吊顶采用冲孔铝板装饰,需要在地面拼装后再整体吊装,项目团队应用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和全流程进行模拟,施工速度提高30%,高标准完成装修样板段施工任务。
位置:位于运河商务区和运河文化枢纽带的交汇区域地下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站台核心面积:37.9万站台规模:8台14线地位: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国内融合度最高的站城一体化项目接入线路:京唐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等6条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线路(注意:该交通枢纽预留了京哈铁路、市郊铁路S1号线远期接入条件)功能: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八线换乘”的互联互通功能